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语文知识```急``二、解释下列括号的词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8/08 07:03:50
语文知识```急``
二、解释下列括号的词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斯]天下之民[至]焉
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7、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8、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9、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10、[亟]请于庄公,公[弗]许.
11、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1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1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15、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16、[除]臣显马,[猥]以微贱.
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乃尔是过与?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6、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7、不义不昵,厚将崩.
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9、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0、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
11、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耶?
12、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1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4、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15、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16、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
17、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0、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四、简答题
2、概括《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种愿望和积极意义是什么?
5、《故都的秋》一文是赞美北京秋天的浓色、深味,为什么却两次写到南国之秋?
6、说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
7、《张中丞传后叙》为什么叫作“后叙”?
8、《天净沙 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内涵?
很谢谢大家``我就这么多积分了``下次会补给你们的`谢谢`请大家帮帮忙吧`
语文知识```急``二、解释下列括号的词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
网上文言文资料:
中国专家翻译网在线翻译:
图书文言文资料:
1 《文言文全解(初中卷)》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 《三点一测丛书》(分册类)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龙门书局
这里有数以万记篇文言文及其翻译呦!
自己找你需要的吧!
这些对你以后的学习也有帮助呦!^-^
另付文言文翻译九法
保留法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等,可保留不变.例如: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勾践灭吴》)
——“越王”是官名,“勾践”是人名,“会稽”是山名,翻译时保留不变.全句可译为“越王勾践退守在会稽山上”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是时间,“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全句可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季,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补充法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省略现象,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份.例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动词“告”的后边省略了代词“之” ,全句可译为“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奔驰到刘邦的军营,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荆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动词“逼”后边省略了介词“于”,全句可译为“荆州的百姓依附曹操的原因,是被他的兵势所逼罢了”
删除法
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夫”是发语词,译时应删去.全句可译为“晋国,有什么满足
的呢”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
——“之”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应删去
句可译为“鹏鸟飞往南海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
替换法
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例如: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全句可译为“你
爹回来,自会和你再算账的”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将伐颛臾》)
——“邦”应换成“国家”.全句可译为“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好好把守“
调整法
文言文中变式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较多,翻译时,这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不余欺”调整为“不欺余”.全句可译为“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调整为“能不易其志之缙绅”,全句译为“大宦官魏忠贤作乱时,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官吏,中国这么大,能有几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