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阅读《苏州园林》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13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7/22 07:12:53
阅读《苏州园林》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13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小题1:《苏州园林》作者           ,名        ,著名的  作家、      家、        家。(2分)
小题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1分)
小题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3分)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小题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3分)
                                                                             
                                                                             
                                                                             
小题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4分)
                                                                             
                                                                             
                                                                              
阅读《苏州园林》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13分)


小题1:《苏州园林》作者 叶圣陶 ,名 绍钧 ,著名的作家、 教育家 、 编辑家 。

小题1: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小题1:列数字,打比方或举例子,作比较。

小题1:“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小题1: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点评:说明文的阅读,要了解“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一些基本的知识。答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比如此题是要回答“说明对象的特征”而不是“说明对象”。“说明对象”与“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两个答点,前者是说文章写的“物”是什么,后者是指此“物”的特点是什么。本题容易解答,因为是课内阅读,此知识点是此文重要知识点,教师在讲授时肯定要着重讲到,学习时要加强记忆。

小题1:试题分析:“一百多处”“十多处”是列数字,“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是举例子,“就是一幅好画”是打比方,“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是作比较,答出三个即可。

点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最重要的知识,也是老师们讲得最多的说明文知识点,学习时加强记忆即可,注意各说明方法的特点,区别易混淆的说明方法,比如“打比方”,是用另一物形象地说明与其特点相似的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是将同一类的两事物进行比较,说明相同或不同的特点。文中常有“比如”一字,学生被“比”“如”字迷惑,错以为是“打比方”或“作比较”,其实是“举例子”。注意用语准确性,在说明文中,“打比方”不叫“比喻”,“作比较”不叫“对比”,“举例子”不叫“摆事实”。另外,说明文中年份不为“列数字“,列数字主要是指用数字来说明所说明对象的某一特性。本题很容易,说明方法很明显。

小题1:试题分析:正如答案中所说,“败笔”有专门的今含义,据此义在文段中与“图画”一词照应。是时,“败笔”是书面语,用语文雅,“地方”是口头语,用在文章中略显生硬。

点评:理解文章中的词句的含义及作用,是阅读理解文章的基本能力,答好这类题目,平时就要在阅读时读得细,深究词句,注意词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做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说明解答的理由。本题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来说学生缺乏语感,不知书面语与口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也不善于考察文章的语境。

小题1:试题分析:直接肯定陈述没有用双重否定陈述语气强烈,“每一个……说着”,简单的陈述交代每个人想了说了,而“没有一个不……”,读起来给人强烈的印象,人人都在对建筑师们的设计惊叹,无一例外,强烈地突出了建筑师们设计的高超,语言富有情感,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点评:阅读文章,了解语言的含义,往往要借助于语言的形式,比如句子的结构、句子的形式、句子的语气等。学习时要熟悉各种句式的特点及作用,培养语感。解答此类问题,要反复阅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凭借语感仔细体会句子表达的效果。此题不难,两种句式表达效果的不同非常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