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科研论文(科研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7/29 20:19:55
我是家长,老师帮助我完成一篇论文,内容是孩子在假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搞一些小发明制作等有意义的活动,开发孩子的潜能,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 老师帮忙,这是老师留的给家长。谢谢帮对付一篇
科研论文(科研论文)
解题思路: 结合实际总结归纳
解题过程:
我教孩子爱科研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学校教育的“合伙人”。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教育方式,对孩子良好心理、文化、科学等方面素质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拥抱教育”,与学校、社会携手互动,定位好自已的角色,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我谈谈家长在孩子科学素质培养中角色。
一、 诱导者——把孩子带进科学的海洋
科学始于好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孩子对所进行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探索,细致地观察,认真地思考……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发现身边的科学及由此带来的乐趣。
在孩子好奇提问时诱导——好奇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对于初涉入世的孩子来说,身边的世界是那么陌生、新鲜和神秘,在他的心灵中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这宝贵的好奇心正是他智慧的火花。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家长不是不顾孩子听得懂还是听不懂,解释一通完事,就是说“自己去想”,或干脆训斥“你怎么老是那么多问题,烦不烦”。这一来,糟了,好奇心慢慢没了,兴趣更没了。我孩子也喜欢问为什么,每次他提问时,我总是倾下身倾听他的问题,对一些浅显易懂的我细细地解释清楚;对一下不能说清的就进一步提出一个疑问和悬念,激起他的更强的好奇心,而后引导协助他通过阅读、上网、动手实践等方式来亲自弄清。有一次,我带他回老家,烧火时,看到婶婶在屋檐下挑柴火,就问“放在一起的柴火,干吗还要挑?”我就让他仔细观察、摸摸婶婶挑中的和没挑中的柴有什么不同,他能分辨出有些柴比较干,有些柴有点湿。我又问“湿是什么原因?”,引导他知道“湿”的原因是柴里面还有水份。不料他又问“为什么有水份的柴就不容易烧呢?”,我一下也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就说:“你提的问题真有意思,我们回城做一个实验你就明白了。”回家后马上请一位化学老师指导他做一个小实验,OK,很快就明白了。
在孩子因好奇而产生“破坏性”行为时引导——爱迪生小时候是个十分淘气的孩子。有一天,他对青草不会燃烧,而枯草却可以燃烧感到怀疑,于是自己跑到仓库里,用火点燃了干草堆,实地试验一下,不料却酿成了火灾,把父亲囤积的草料付之一炬。生活中孩子们破坏行为也很多,拆、毁物品,屡见不鲜。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这种行为正是他好奇心的表现,因此成人不能轻率地将孩子的某些违规行为定性为“破坏”,而应该真诚地相信每个孩子都怀有良好的愿望。同时设法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看到他真实的需求和动机。在肯定和鼓励孩子探索行为的基础上讲清道理,帮助他们通过探究找到答案,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多提供一些廉价,安全的玩具,让孩子尽情地探究和摆弄。
有意识地引导——身边充满科学,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能利用它们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和兴趣。儿子六岁时,一天,我们坐在河边,看到树叶在河面上漂,我就问:“你说,什么样的东西能在水面上飘?”孩子说:“当然是轻的东西了。”我又说:“大轮船那么重为什么能浮在水上?”他一下子迷惑了:是啊,小石头轻轻的也会沉下去,为什么?我又帮他找来有关资料阅读,再让他做做实验来弄清“沉浮的秘密”。
二、 欣赏者——使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
小心地呵护孩子的自信,用心地挖掘孩子的潜能。大多家长都可能知道爱因斯坦小时候做小凳子的事,都不由得会对他那种自信产生敬佩。但我们应充分地认识到,具有这种自信心的儿童是不多的,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应提供了一个理解、支持的环境,鼓励孩子根据已有经验和所提供的材料大胆想象;提供充分、自由活动的机会,并不过多干涉。成功,哪怕是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成功,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由此找到了自信,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产生了探究的愿望。孩子们常常会有一些在成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想法,如看到母亲每天下厨房很辛苦,就说:“我长大了要给妈妈做一个做饭做菜的机器,只要买回菜,把它们放进机器里,再往机器里输入我们的要求,就能做出我们的饭菜。”我马上说:“你这个想法太好了,真聪明,不过,你现在的知识还不能实现你的愿望,你应该好好学习,多去钻研,长大了我想是能实现的。”孩子做了小制作,总是兴冲冲地给我看,有时做得美观,有创意,我就说“做得真不错,要让大家都看看。”他很高兴,更有兴趣去做了。有时做得粗糙,我就认真地观察,发现它的优点,哪怕是一点儿,先表扬,然后指出它的不足,说:“其实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只要你认真想一想,留心看一看,试试看吧!”孩子很自然地认识了不足,并会认真地去改正它。
三、 参与者——使孩子及时得到帮助
孩子由于知识水平、年龄差异等原因,往往在阅读科普作品、开展探究实践活动、进行小制作时会遇到一些不可预料的困难,这时,如果有人在身边进行及时点拔,可能这些问题会立刻得到解决,从而使他们有继续往下去阅读、探究、制作的兴趣。如果得不到指导,有时可能长时间或遇到的问题不断积累,就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前进的动力。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按理说每个有知识的人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但现实是大多人大多时间放在了麻将、扑克、歌舞厅等娱乐和各种应酬之中,从而不但自己没有去学习,对孩子的教育也无暇顾及。往往一些家长为孩子买了不少的书籍,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想想:孩子拿着这些书,想读不知如果读,读了有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长此以往,读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低。
在培养孩子科学素质方面,我的做法是:一、在给孩子买科普书籍时,也总要给自己买一些,这样,我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他读适宜他的读物,我读我喜爱的书籍。这样,不但可以及时地解答孩子在阅读中的问题,自己也丰富了知识。二、和孩子一起做小制作,特别是我们在其它地方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有意义、有科学性的小制作时,总是与孩子讨论选材、改进方法等,共同收集、准备材料,一起动手做(当然主要由孩子动手,我做下手)。这样,孩子在活动中总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对这些活动总是兴趣盎然。三、与孩子共同探讨一些科学问题(不能在孩子面前老是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对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如果比较有探讨价值的,你可以装出自己也不懂的样子,然后引导他通过各种方法、渠道去解决。),这样既明白了道理,又从中学到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四、 供应者——为孩子营造氛围、担供条件
孩子科学素质的形成不是单靠看一些科普书籍、听一些科普讲座而来的,也不是在家长老师单纯说教、鼓励的语言而来的。它需要家长在家庭中营造科学探究的氛围、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比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带孩子一起种植一些花卉、饲养一些小动物,在种植和饲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了解一些有关植物、动物生长的小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孩子与长辈的情感交流;利用孩子周围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向孩子介绍,萌发孩子的科技意识;为孩子购买一些有关科学小知识的图书、图片、音像制品,提供系统的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科学启蒙资料、探索小工具,让孩子自由探索,畅游其中。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