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古代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8/07 02:24:57
古代诗歌鉴赏常出的问题
古代诗歌
解题思路: 我的文章,针对你的问题,你看看
解题过程:
问题有:分析意境题,人物形象题,诗歌主旨题
炼字题, 诗句作用题,赏析句子题
抓“景(事)、情” 两手都要硬
若要达到鉴赏的能力层面,“读懂诗”是关键环节。诗歌是什么?诗歌是非常个人性情化的艺术,而诗歌又有含蓄的美,诗人所要表现的“情”更多时候是蕴含在写景叙事的文字中的,因此,任何朝代的诗歌,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的内核,我们要做的是,仔细阅读全诗,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只有一个意象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情,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中也有一两个意象为主体。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的主旨。严禁人为拔高,谨防脱离诗文,搞思维定式,有的学生“想当然”地认为,一见诗人“悲”就是悲秋,就是分别,难免失之偏颇。
例1(08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题)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问题有两个:(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
人什么样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诗文必读,默读的同时进行“景、事”的大致划分剪切:景:空荡荡的台、千古自流的江水、落日下的山峦、青天、长江水、水中白鹭洲。事件:诗人游凤凰古台、看到吴宫上演的今昔变化、感受晋代衣冠成冢。本诗内容含量可以写成一篇游记散文,经分类提取,不难看出,前者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依旧。后者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往事。有变的,有不变的,人世沧桑巨变,自然景物亘古永恒,古今对比,推导出诗人在抒发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再划分尾联:景,浮云、太阳,事,诗人望长安而不见。情,愁。“浮云蔽日”有深意,“云”轻浮不定,与左右逢源的奸邪小人相似,“日”为天的代表,指皇帝天子,浮云蔽日使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因不被统治者重用而忧愁。
鉴赏诗词就在于抓住“景、事”这把钥匙去解“情”锁。


文字力求变画面,想象离不了
诗歌是浓缩的艺术,鉴赏诗歌要用到“泡”字诀,将文字用你的想象力泡开,
为其加入色彩、声音、背景等要素,使诗句中的景物内容在你头脑中变成一幅幅具体连动的画面,想象诗人化作小儿人出现在你导演的镜头里,在举手投足,在远眺低徊,在折柳赠友……,总之,化抽象文字为具体画面。学生欠缺的恰恰是对文字的感悟还原功夫,他们往往被浓缩的文字所束缚,对诗句的理解陷入“字字落实”的狭窄空间,殊不知“落实”往往“落死”,思维不得拓展。
例2(09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抗金名将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试卷问题涉及“万岁山前珠翠绕”修辞手法,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词首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就是同一意境下的两个特写镜头,想象巍峨宫殿,女子欢歌,我们耳畔仿佛尽是靡靡之音,燕语莺声;与此对应,有歌必有舞,“珠翠绕”应是以舞相娱乐,“珠翠”为借代,用舞女身上饰物代替主体。而“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在你头脑呈现的画面中,色调灰暗,是否看到尸横遍野,血肉横飞的景象,是否听到士兵刀下呻吟声,百姓沟壑中辗转哭嚎声呢?你可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外敌入侵造成我河山蒙难、生灵涂炭的愤恨之情。“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凯旋而回,骑黄鹤,黄鹤是仙家的坐骑,自然是飘飘欲仙,心情舒畅的。
前看标题,后看注释,检索信息
认真研究古诗词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概括了诗的类别及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留心出题者给出的注释,注释往往解释那些超出考生知识范围的词句,有时是介绍重要人物,注意人物的经历和特点,这和诗主旨关系密切。
例3(高考模拟)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 ①谢将军:谢向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十分欣赏,彻夜长谈,从此名声大振。
“夜泊牛渚”是主要事件,“泊”,表明诗人此时是在外奔波的旅人,“怀古诗”有两个走向:伤今(时代)或伤己(人物)。按这些信息去探“古”,“空忆谢将军。”谢将军,是诗人怀的古人,读注释可知,谢向是识人才的伯乐,而这样的伯乐现在已“不可闻”,就水到渠成地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叹。
“知人论世”来佐证
留心作者,做题时可以做到知人论世。诗作往往与诗人遭遇、时代背景、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如黄巢的《菊花》诗:待到今秋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你要知道作者生平:黄巢,唐末起义军首领,曹州冤句人,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善击剑骑射。
正因为诗人这样的人生,诗人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柔弱美,而显示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胜利豪情。“冲天香气”,“黄金甲”,明是菊花,实为义军战士。倘若同样写菊花,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来演绎,就会别有另一番情趣,这就是由“诗人”、“世(时代)”决定的。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