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古代农业(古代农业)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7/10 03:51:43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历史书上第二课中提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和耒耜耕地,而第三课中的讲到的距今约四五千年的黄帝和炎帝,炎帝发明了耒耜等农具,教会了人们进行农业生产 那么,炎帝在距今四五千年的时候发明了耒耜,河姆渡居民是怎么声依永的呢?请老师帮忙解答,谢谢。
古代农业(古代农业)
解题思路: 您好,首先对您勤学好问的精神表示钦佩,这些都是传说,我认为距今约四五千年的黄帝和炎帝,炎帝发明了耒耜等农具,教会了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更符合历史。
解题过程:
《易经·系辞》说,神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 , 耒耜之利 , 以教天下”。《礼·含文嘉》说,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都讲到炎帝神农制作耕播工具 ------ 耒耜。

  传说,炎帝和大家一起围猪,来到一片林地。林地里,凶猛的野猪正在拱土,长长的嘴巴伸进泥土,一撅一撅地把土供起。一路供过,留下一片被翻过的松土。

  野猪拱土的情形,给炎帝留下很深的印象。能不能做一件工具,依照这个方法翻松土地呢?经过反复琢磨,炎帝在刺穴用的尖木棒下部横着绑上一段短木,先将尖木棒插在地上。再用脚踩在横木上加力,让木尖插入泥土,然后将木柄往身边板,尖木随之将土块撬起。这样连续操作,便耕翻出一片松地。

  这一改进,不仅深翻了土地,改善了地力 , 而且将种植由穴播变为条播 , 使谷物产量大大增加。这种加上横木的工具,史籍上称之为“耒”。

  在翻土过程中,炎帝发现弯曲的耒柄比直直的耒柄用起来更省力,于是他将“耒”的木柄用火烤成省力的弯度,成为曲柄,使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为了多翻土地,后来又将木“耒”的一个尖头改为两个,成为“双齿耒”。

  经过不断改进,在松软土地上翻地的木耒,尖头又被做成扁形,成为板状刃,叫“木耜”。“木耜”的刃口在前 , 破土的阻力大为减小 , 还可以连续推进。木制板刃不耐磨,容易损坏。人们又逐步将它改成石质、骨质或陶质 , 有的制成耐磨的板刃外壳 , 损坏后 , 可以更换 , 这就是犁的雏形了。为了适应不同的耕播农活,先民们又将耒耜的主要组成部分制成可以拆装的部件,使用时,根据需要进行组合。

  有了耒耜,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耕”和耕播农业。炎帝部落开始大面积耕播粟谷,并将一些野生植物驯化为农作物,如稷、米(小麦)、牟(大麦)、稻、麻等。后人将这些作物统称为“五谷”或“百谷”,并留下许多“神农创五谷”的美好传说。其实,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以及野生动植物的驯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实现的。后人把这些成果归于炎帝,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尊崇和对先祖的怀念。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