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英语翻译杜甫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7/01 00:42:24
英语翻译
杜甫的
英语翻译杜甫的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蘇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裏,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词语解释】
知章:指贺知章,诗人.
皎:洁白.
卓然:形容酒後精神焕发,不凡的样子.
四筵:四座.
【评析】
  文/孙艺秋  
  杜甫多以感慨为诗,在重要作品中尤为明显.
  如果研究杜诗的艺术特点,不以此为立足点,则不免头绪纷繁,无法统摄,不能把诗中众多的艺术手法理出一条枝干来.
  纵观老杜的五言长篇,以及为後人誉为史诗的叙事诸作,可以分明见到,当其选定感情基调与诗情重点之後,就只是以他无限感慨的语气,开始简明的叙述事件,除重视用字的锤炼之外,不再多加描绘或使用更多的形象(比兴),专用赋体(叙述),反而诗情益增.作者的深厚情感,已分明深入读者感觉之中,而于字句之间,却无从觅其痕迹,大似严沧浪所说的“羚羊挂角,香象渡河”.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二句,毫无雕饰,只以无限感慨,直抒胸臆.若想於此十字中求其字法、句法、手法,却“无迹可寻”.这就使得不少人叹赏杜甫诗的“力透纸背”.但这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论.这种出於万分感慨,却又冷静叙述的艺术表现手法自是别具一格的天籁,应该说是杜诗的一大特色.
  在欣赏《饮中八仙歌》时,只有紧密围绕作者内心“叹赏”的原意,才能既读出诗情,又不致歪曲原意.
  诗中作者对八个人物的崇敬、钦慕,甚至带著点怜悯的复杂情绪,就只以他叹赏情绪的波动节奏为依据,去节制和决定语言上字词的取舍与句数的单双,不应以句数多少去妄拟八人在杜甫眼中有等级之分.作者在叹赏这些人物时,既从各人的特点出发,又完全统摄于倾倒情绪之下,用微有不同的赞赏语气,使那种相同的倾慕之情分出了节奏与变化.这不仅是一首艺术上出色的诗作,而且用的是一种魔术般奇异的手法.他以高度概括能力,选择人物最具典型性的细节,不惜破坏诗歌的整齐律,不避重韵,又不使用任何转语词,使八个典型如一串珍珠,排列井然,一气呵成.单就一首短诗塑造八个可爱慕的人物而论,杜甫笔下自有翻江倒海之力.
  杜甫以感慨为诗的艺术特色,是由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坎坷生平所决定的;他身在下位,洞察世情,尤其晚年,湖海漂流,使他时而悲天悯人,时而往事萦回,这些渗透了人生泪渍的感慨,在一颗智慧而又仁慈的心上汤漾,此心乃成为天地间钟灵毓秀之所.
  杜甫对这些酒仙之所以倾倒,来自他在生平遭遇中形成的爱憎.那些忧患相煎的岁月、世情浇薄的悲愤,在他正直的心中凝聚成分明的爱憎,并指引他继续走向那条满布荆棘的极为艰苦的道路.这首诗正是他以真挚的感情,叹息著、欣赏著这些由於生活的鉴别而不得不偏爱的人物.
  为贺知章传神,连姓名在内,只用了十四个字.虽然语言极少.而贺之醉态“可掬”,却跃然眼底.妙在直叙其事,不加褒贬.亦仅以此十四字,不仅见贺醉後骑马,欲坠未坠之态,如在画中,即其飘洒自得之意,也复神传笔外,而作者倾慕之忱,也竟于言外得之.
  贺知章是否真正有过因饮酒过量,以致眼花落井,醉眠井底的事实,可以不论.因为诗是艺术,不是历史.在艺术中,可以为传神而使用传闻或夸饰的语言去塑造鲜明个性,这是古今中外的通例,这两句诗只是想写出贺知章那种刘伶式的“但得饮酒,何论死生”的达者的坦然襟怀.
  贺知章是一位不为名利所羁縻的率直人物,他有一颗始终不为长安的十丈红尘所淄染的清白的心胸.他的善饮与其他七人一样(切不可以之与那些思想空洞,贪图口腹的庸俗之辈的“海量”齐观),都只是要在酒力造成的幻觉中去守卫他们心中的浩然之气.杜甫理解许多古代酒人的这种哲理与酒中品德(古诗中很有这种思想),因之才对他们这种可掬的醉态无限倾慕.杜甫笔下这八位醉仙醉态之所以天真可爱,正是因为作者从简洁的情节中,渲染出包含在醉态中的那种高尚品格,这才是他们的“神”.
  汝阳王李琎,是皇室贵胄,李隆基呼之为“花奴”的侄儿.善羯鼓,与贺知章、褚庭诲为诗酒交,视其交游,即可想见其为人,路见曲车就满口流涎,只任真性,无视礼法.似鞲上苍鹰,时而举目云天.此山野之意,唯杜甫能解,特为拈出.意谓汝阳之对酒垂涎,只是无视富贵耳,鹓之於腐鼠滋味不当如是耶?且身为郡王,无意权势,即使朝天,也必三斗而後可,其潇洒不羁,可列名酒仙,决非争权斗势的宦途中人.
  李适之曾为天宝元年左丞相,为奸相李林甫排挤以至仰药而死.罢相後,为诗曰:“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日费万钱”,饮如长鲸吸川,可谓豪饮.心中不平,而曰“衔杯避贤”,也是头等胸襟.诗中之意既爱之亦复哀之.
  崔宗之袭封齐国公,潇洒风流,如玉树临风,而满腹牢愁,借酒发挥.举杯向天,白眼阅世.虽只七个字,却是一篇崔宗之传.
  蘇晋幼慧,以文章知名当世,曾得慧澄和尚的绣弥勒佛像一面,非常爱赏,说:“是佛好饮米汁(酒),正与吾性合,吾愿事之,他佛不爱也.”因而虽长斋拜佛,却往往无视佛法,破戒饮酒.是其心中明知佛是佛,酒是酒,原无干涉.我行我素,不为俗说所囿.想见其逃禅偷饮时,如逃出世网,遗世独立之态,醉中自是别一天地,故饮酒不碍其拜佛之诚,拜佛不碍其饮酒之真.人生得此真诚二字,不唯杜甫爱之,人皆爱之.
  关於李白的描写,早已为众口传颂.杜甫对李白得意时之崇仰,失意时之关怀,一片真诚,可动天日.诗中对李白的酒事,如数家珍.四句写李白意气飞扬,淩厉万古,极力颂扬其精神世界之高.“不上船”,谓因醉不能上船,非不肯上船,前人已经指出.
  张旭是一个非常可爱的酒人.且看史书记载:《旧唐书》:“吴郡张旭善草书,好酒.每醉後,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国史补》:“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揾水墨中而书之.醒後自视,以为神异.”写字而呼号大叫且不论,以发蘸墨而作书,实骇听闻.不仅饮酒作字如有神助,而且醒後又自以为神,真是痴得天真可爱.在王公前,放肆而无所忌惮,知是有真才者.有真才方能天真可爱,有真才方能脱略公卿.可想见当其脱帽露顶,酒後挥毫之时,神思飞逸,旁若无人之才人风致.
  焦遂于醉後始能出语惊人,才学得酒力而益彰.此与张旭同.焦遂口吃,对人几不能出一言,只醉後始语言如射珠,才华四溢.当时人称“酒吃”.“方”字不可缺,说他不到五斗不见其才,既过五斗不见其乱.五斗为界,“方”始“卓然”可惊.杜甫为苍生爱才,不唯只爱李白.唯才人可饮酒,因才力得酒力而益彰.因爱其品德才学,始觉其醉态之可爱,作者意在风神品格,亦“醉翁之意不在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