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期中考试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29 00:05:27

期中考试以前的内容重点,难点分别是什么?
期中考试内容
解题思路: 中国近代史第一阶段主要讲述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近代农民阶级反抗斗争的 历史
解题过程: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1)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
(2)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英国(1) 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2) 侵略目的: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1)中国在正当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贸易顺利)
(2)英国走私鸦片,用以扭转贸易逆差
(3)民族英雄林则徐1839年6月在(广州)虎门销烟,禁烟运动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3.英国发动侵路中国的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1842年
(2)过程:1840年6月英舰进犯广东,战争开始--林则徐防范充分,英军北上--琦善赴广东妥协谈判--1841年1月英军占领广东香港岛--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4.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1)《南京条约》的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丧失领土权)
【2】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侵犯贸易主权)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丧事关税主权)
(2)附件的内容
第二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获得了【1】领事裁判权
【2】片面最惠国待遇
【3】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5.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社会性质
主权因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开始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因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而逐步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最主要
(3)革命任务:由单纯的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历史阶段: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新思潮的萌发: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6.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英法发动战争的直接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1】公使进京
【2】增开商埠(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航行
【4】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5】赔款:英法军费200万两,英商损失200万两
(3)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
(4)中国同英法签订的《北京条约》内容:
【1】《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给英国
【4】准许华工出国
【5】增赔英、法军费

7.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目的:推翻清朝统治
(2)金田起义 1851年秋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转战中洪秀全称天王
(3)定都天京 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8.《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政策。实行圣库制度,实行绝对平均的产品分配制度。
(2)评价:性质(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局限性(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9.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北伐、西征、东征) 【1】北伐目的:推翻清朝统治。
【2】西征目的:巩固天京革命的大本营。
【3】东征目的: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经济力量。
(2)进入(军事)全盛时期的标志西征、东征的胜利--军事全盛时期(1853-1856)

10.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1)失败的标志:标志:天京的陷落
(2)失败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启示
【1】主观方面(农民阶级局限性)
①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不明确革命目的。
②定都天京后,领导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
③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
【2】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
【3】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①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它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在反封建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⑤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⑥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5)时代新特点:①在反封建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②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1.新思想的萌发和《资政新篇》
(1)新思潮萌发的目的: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倡导者(林则徐、魏源)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3)魏源的《海国图志》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魏源《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资政新篇》的性质与评价
【1】性质: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2】评价:①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②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最终答案:略